印巴“五七空战”,据说双方出动了120余架战机。所以,这次空战不仅成为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四代机空战钱程策略,更是一场改变作战样式的空战。
所谓改变作战样式,就是从之前依靠单机性能的对决,向“体系化作战”过度。根据各方透露出来的信息可知,此次印巴空战,巴基斯坦能够取得5:0的傲人战绩,不仅是因为歼-10CE战机性能先进,更有地面雷达和预警机的配合,数据链编制的信息数据网,以及远程空空弹的超视距攻击。当然,仅凭这些就说明此次空战已经改变了作战样式,或许还为时尚早。毕竟,此次空战双方并没有出动包括第五代战机和攻击无人机,也没运用超远程空空弹。同时,在此次印巴空战中,并没有关于卫星和临界空间飞行器等新型作战手段运用,或者说这两个国家根本没有运用这些新型作战手段的技术和能力。
所以,印巴“五七空战”只是出现了空中“体系化作战”苗头,而将其视为“体系化作战”典范还为时尚早。虽然,此次空战还不能视为“体系化作战”的典范钱程策略,但需要注意到的一点是未来战争的作战样式必须依靠完整的军工体系作为支撑。
以此次印巴空战为例,巴基斯坦出动了战斗机和预警机,当然还包括这两款军机所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再加上地面雷达,以及远程空空弹。当然,还需要有能力将这些武器和装备集成到一个指控系中。但是这样的能力,当今世界又有几个国家能拥有呢?更何况,印度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包括法制的“阵风”和“幻影-2000”,俄制的苏-30MKI和米格-29,两款预警机分别配备了以色列“费尔康”系统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研制的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而战斗机配备的导弹则包括“流星”、R-77等不同国家研制的远程和中程导弹。以目前印度不同国家以目前印度人的军工生产能力和军事科研能力,很难再研制一款指控系统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军机和导弹集成到一个系统之内。即便印度背靠法国、俄罗斯和以色列,也很难再短期内实现“体系化作战”。
其实,不仅仅是“体系化作战”的问题,即便是单机对决,以印度甚至法国的工业能力似乎也难以在空战中占得优势。以法制“阵风”为例,这款战机其配备了RBE-2AA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流星”远程空空导弹。如果仅看纸面的数据指标,RBE-2AA的探测距离在160公里左右,“流星”导弹的最大射程在200公里左右,有效射程在150公里左右。这样的指标,让“阵风”在四代半战机中对决中并不会落于下风。但问题是钱程策略,奉行国防独立的法国人,在诸多军工领域并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各种武器系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比如,“阵风”战机配备的RBE-2AA相控阵雷达天线口径过小,直接影响了探测距离,能否达到160公里让人不得不有所怀疑。而“流星”导弹的有效射程虽然在150公里左右,但是“流星”导弹在启动阶段依赖火箭助推器,需要约3秒时间才能加速至2马赫以上,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时秒钟的间足以改变整个战局。而且,这使得“流星”导弹在40公里内的交战距离上会处于劣势。此外,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它在高攻角机动时可能会影响气流稳定性,导致导弹在高过载机动状态下的性能下降,这也直接导致“流星”能被更容易的规避。所以,抛开“作战体系”不谈,即便“阵风”与歼-10CE进行单机对决也很难占据上风。
或许,此次印巴空战如果真的说是“体系”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东方大国对法国、俄罗斯等国军工体系碾压式的胜利。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让人们有机会窥伺未来空中体系化作战的“作战样式”。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