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一周前,有报道称俄军已经开始部署一种新型无人机,据称是“见证者”无人机的缩小版本,能够攻击移动目标。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的专家已经对其中几架无人机进行了研究天源国际,分析性能和部件。
本文是乌克兰《国防快报》于2025年7月24日发布的一篇专栏文章,由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原文作者是乌克兰人,所以部分认知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请大家理性看待。翻译此文章只是为了转述外国人员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目前天源国际,这种无人机被称为CBTS.611000,但俄军内部的实际编号目前还不清楚。“迷你见证者”的绰号源自外形,采用飞翼布局并带有翼尖小翼,与伊朗“见证者”无人机仅有表面上的相似性。事实上,“迷你见证者”要小得多,而且用途不同。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将每架自杀式无人机都称为“见证者”的做法具有误导性,会误导公众认知。
分析表明,这种无人机大量采用中国制造的民用零部件。所有经过鉴定和检查的系统,包括电子设备、伺服系统和发动机,都是中国制造的,其中将近一半来自雷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UAV Technology)。
根据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的说法天源国际,这种无人机可以携带重达15公斤的弹头,并且配备了一个摄像头,具备类似“柳叶刀”无人机的巡飞打击功能。
然而,最关键的特性是集成了RFD900x调制解调器与Pixhawk飞行控制器的集成。电子战专家谢尔盖·别斯克列斯特诺夫强调,RFD900x调制解调器的传输功率为1瓦,最远通信距离可达40公里(在理想条件下甚至声称可达80公里),并支持AES加密通信。
别斯克列斯特诺夫指出,这种配置使无人机能够通过数据链进行远程控制,并支持蜂群式作战,即多架配备相同调制解调器的无人机协同行动。他进一步指出,这种设备也曾出现在“天竺葵”无人机中,这或许表明俄方正准备为部分“见证者”装备无线电遥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有证据显示“天竺葵”无人机曾搭载中国兴凯科技(Xingkay Tech)生产的XK-F358网状通信调制解调器,可构建弹性极强的通信网络。在这种网络中,无人机可作为动态中继节点,实现数据共享并扩大信号覆盖范围。网状网络本身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即便个别无人机被摧毁,整体网络仍能维持运行,特别适用于蜂群式作战场景。
别斯克列斯特诺夫总结道:“在实践中,这将使‘见证者’之间能够通信、相互中继信号,并通过无线电进行远程操控。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实施对移动目标的协同攻击,还能实时监视防空系统活动,在乌克兰电子战干扰GPS的区域引导打击”。
然而,正如《国防快报》所指出的那样,“见证者”无人机本身可以配备网状调制解调器来组建这样的网络。同样合理的推测是,俄罗斯可能会先在后方前线地区测试这种能力天源国际,然后再扩大规模,用于更深入、更大规模的攻击。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